已經連續參加迷走建築第六年了,也就是從2007迷走第一次對外開放參加到現在,每年我都會出現,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有可以讓我堅持這麼久的活動;不知不覺每年都會來一次宜蘭,每年都要迷走一次,這次活動前蘇民與佩螢(迷走志工)說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年時,我聽了自己一算也嚇到,不過這幾年好像都沒有認真寫篇文章介紹迷走,今年就來個小總結吧!!
(以2012迷走1+2天行程為主來介紹,中間或多或少會參雜與前面5年的感想,雖說這樣好像一直在憶當年,不過我想這也是獨有的經驗吧!!)
Q1 什麼是迷走建築?
最一開始我所知道的迷走,是由一群蘭陽的建築系學生,由老生帶新生訪走宜蘭建築與當地文化,了解這塊土地的點點滴滴,2007年開始在網路上對外邀約開放,讓一般人也可以參加。
為了這個問題,我還是google一下,想說看看官方說法,沒想到現在維基百科也有迷走建築的介紹,果然是有了歲月就有歷史痕跡,哈哈,所以想要看仔細介紹(連歷屆參予人數與演變都有)請連結至 迷走建築@維基百科 觀看。
Q2 蔓是本科系的嗎?一開始怎麼會知道迷走?學生or工作or職業...
每次去迷走時,都有很多人問我這些問題,所以我就統一的回答。首先我現在是作平面設計,最近離職後開始變成兼職與SOHO美編,並不是作建築相關的工作。
蔓我不是念建築本科系的學生,唯一有關連大概就是念復興美工時,高三選擇了空間設計組,還有高中畢業後在室內設計事務所工作過一年。
真的對建築產生興趣,我覺得該歸功於準建築人手札這個論壇,以前我因為奧提的影響,參加了許多的設計講座與論壇,展覽的觀看也從藝術擴展到設計(以平面設計為主),加上高中時外宿,時間自由下自己就安排了很多設計活動,後來熟悉看準建這個論壇,有著豐富的國內外建築新聞介紹,論壇也是隨時人氣爆滿,又有許多建築演講或活動與展覽的及時介紹,所以慢慢的我就參加了許多建築相關的活動,也參與了幾次論壇裡的活動,認識了一些建築人。
會知道迷走,也是因為在準建論壇上面看到訊息,那時我剛念假日進修班(視覺傳達),平日也有工作,當然也不知為何,毅然決然地一個人報名參加,還記得那時我擔心活動當天集合時間太早,從台北下去會來不及,還特地提前一天到,那時就到頭城,借住蘇民他們租的宿舍,那時還聊了很多我所知道(淺顯)的宜蘭與黃聲遠,那時迷走的人還問,不擔心這是騙人的嗎!!
Q3 蔓為何會一直來呢?參加了這麼多次不會覺得都一樣嗎?
這個問題每年都有不少人問我,就連志工也是都會問,尤其到近年,常會有許多「你就是那個參加了4/5/6年的人」的驚訝,再出現
「 你怎麼會一直來
」 的疑惑。
會一直願意來參加,我覺得也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後真的很高興,也讓我開了許多眼界,看到了演講還有展覽中常再說的建築,卻是完全不一樣的親身體驗,加上又是以騎機車的方式,第一年參加時人少,很多時候在機車上也就順便講解,所以時間可以壓縮,去了很多地點,也因為騎著機車我們可以繞外地人不知道的小路,看到更真實的宜蘭鄉間地理環境,還記得志工們特地繞到一處,真的是屋前有小河(峻溝,地下湧泉),後面有山坡的地方,看到那流動的水,聽著大家講解當地居民與環境的關係,還有聽著他們宜蘭厝的介紹,到實際去觀看這些建築,心裡真的對宜蘭有了深刻的感情與印象。
這麼多年參加下來,我也深深覺得,宜蘭是一直在變化的,除了新建案以外,每年來宜蘭都會發現不一樣的面貌,尤其是黃聲遠建築師所規劃的地方,每隔一兩年就會發現有了新東西,當然當地環境的變遷也是有的,加上一年只來一次(有些地方可能隔個一兩年才又造訪),更容易發現不一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看到當地居民對這些建築的利用,以及每個地方的維持,評價當然會有好有壞,也有些被加欄杆被塗油漆被破壞,但我覺得這才是真的現實的樣貌,畢竟建築不是剛做完工漂漂亮亮很有設計感,讓人拍完照片評論完就結束,它需要時間的考證。
所以對我而言,非本科系的我沒法看到每個建築都去想它的工法與結構(畢竟只了解表面而已),但更多時候是去好奇為何要這麼作?許多小地方會讓我有意外驚喜的細心,還有與當地環境的結合與改變,這些感觸都會慢慢累積;最後最重要的就是「人」,居民的使用情況,環境與建築的維持等等,許多人為的外在因素產生的影響,讓我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嘆。
當然每年行程都會不一樣,有些重複有些新加,畢竟每年的主題都會有更動,加上每年參加的人也都不同,有好幾次我也帶朋友來,雖然都不是作建築的朋友,但我更想讓他們體驗不一樣的宜蘭,不一樣的建築之旅,所以套句我今年所說的話:我會努力參加到第十年的!!
2012 宜蘭迷走建築---前導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1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2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3
2012 宜蘭迷走建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