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2012 宜蘭迷走建築---前導

第六年了!!

已經連續參加迷走建築第六年了,也就是從2007迷走第一次對外開放參加到現在,每年我都會出現,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有可以讓我堅持這麼久的活動;不知不覺每年都會來一次宜蘭,每年都要迷走一次,這次活動前蘇民與佩螢(迷走志工)說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年時,我聽了自己一算也嚇到,不過這幾年好像都沒有認真寫篇文章介紹迷走,今年就來個小總結吧!!

(以2012迷走1+2天行程為主來介紹,中間或多或少會參雜與前面5年的感想,雖說這樣好像一直在憶當年,不過我想這也是獨有的經驗吧!!)

但首先還是先介紹一下迷走建築,另外也順必把我這幾年被問的問題一起總整理一下。









 Q1 什麼是迷走建築? 
最一開始我所知道的迷走,是由一群蘭陽的建築系學生,由老生帶新生訪走宜蘭建築與當地文化,了解這塊土地的點點滴滴,2007年開始在網路上對外邀約開放,讓一般人也可以參加。

為了這個問題,我還是google一下,想說看看官方說法,沒想到現在維基百科也有迷走建築的介紹,果然是有了歲月就有歷史痕跡,哈哈,所以想要看仔細介紹(連歷屆參予人數與演變都有)請連結至 迷走建築@維基百科 觀看。


 Q2 蔓是本科系的嗎?一開始怎麼會知道迷走?學生or工作or職業... 
每次去迷走時,都有很多人問我這些問題,所以我就統一的回答。首先我現在是作平面設計,最近離職後開始變成兼職與SOHO美編,並不是作建築相關的工作。

蔓我不是念建築本科系的學生,唯一有關連大概就是念復興美工時,高三選擇了空間設計組,還有高中畢業後在室內設計事務所工作過一年。
真的對建築產生興趣,我覺得該歸功於準建築人手札這個論壇,以前我因為奧提的影響,參加了許多的設計講座與論壇,展覽的觀看也從藝術擴展到設計(以平面設計為主),加上高中時外宿,時間自由下自己就安排了很多設計活動,後來熟悉看準建這個論壇,有著豐富的國內外建築新聞介紹,論壇也是隨時人氣爆滿,又有許多建築演講或活動與展覽的及時介紹,所以慢慢的我就參加了許多建築相關的活動,也參與了幾次論壇裡的活動,認識了一些建築人。

會知道迷走,也是因為在準建論壇上面看到訊息,那時我剛念假日進修班(視覺傳達),平日也有工作,當然也不知為何,毅然決然地一個人報名參加,還記得那時我擔心活動當天集合時間太早,從台北下去會來不及,還特地提前一天到,那時就到頭城,借住蘇民他們租的宿舍,那時還聊了很多我所知道(淺顯)的宜蘭與黃聲遠,那時迷走的人還問,不擔心這是騙人的嗎!!


 Q3 蔓為何會一直來呢?參加了這麼多次不會覺得都一樣嗎? 
這個問題每年都有不少人問我,就連志工也是都會問,尤其到近年,常會有許多「你就是那個參加了4/5/6年的人」的驚訝,再出現 「 你怎麼會一直來 」 的疑惑。

會一直願意來參加,我覺得也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後真的很高興,也讓我開了許多眼界,看到了演講還有展覽中常再說的建築,卻是完全不一樣的親身體驗,加上又是以騎機車的方式,第一年參加時人少,很多時候在機車上也就順便講解,所以時間可以壓縮,去了很多地點,也因為騎著機車我們可以繞外地人不知道的小路,看到更真實的宜蘭鄉間地理環境,還記得志工們特地繞到一處,真的是屋前有小河(峻溝,地下湧泉),後面有山坡的地方,看到那流動的水,聽著大家講解當地居民與環境的關係,還有聽著他們宜蘭厝的介紹,到實際去觀看這些建築,心裡真的對宜蘭有了深刻的感情與印象。

這麼多年參加下來,我也深深覺得,宜蘭是一直在變化的,除了新建案以外,每年來宜蘭都會發現不一樣的面貌,尤其是黃聲遠建築師所規劃的地方,每隔一兩年就會發現有了新東西,當然當地環境的變遷也是有的,加上一年只來一次(有些地方可能隔個一兩年才又造訪),更容易發現不一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看到當地居民對這些建築的利用,以及每個地方的維持,評價當然會有好有壞,也有些被加欄杆被塗油漆被破壞,但我覺得這才是真的現實的樣貌,畢竟建築不是剛做完工漂漂亮亮很有設計感,讓人拍完照片評論完就結束,它需要時間的考證。

所以對我而言,非本科系的我沒法看到每個建築都去想它的工法與結構(畢竟只了解表面而已),但更多時候是去好奇為何要這麼作?許多小地方會讓我有意外驚喜的細心,還有與當地環境的結合與改變,這些感觸都會慢慢累積;最後最重要的就是「人」,居民的使用情況,環境與建築的維持等等,許多人為的外在因素產生的影響,讓我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嘆。

當然每年行程都會不一樣,有些重複有些新加,畢竟每年的主題都會有更動,加上每年參加的人也都不同,有好幾次我也帶朋友來,雖然都不是作建築的朋友,但我更想讓他們體驗不一樣的宜蘭,不一樣的建築之旅,所以套句我今年所說的話:我會努力參加到第十年的!!


2012 宜蘭迷走建築---前導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1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2
2012 宜蘭迷走建築---Day 3
2012 宜蘭迷走建築---結論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世界變得如此之快......

又有一段時間沒上部落格了,登入後發現部落格的後台變了,有點讓我不知該從何下手設定了........

最近開始正式進行 兼職 和 SOHO 的設計生涯,很多朋友問說為何要離職 ? 這樣生活會穩定嗎 ? 案子好接嗎 ? 等等諸如此一堆問題接踵而來

我只能說,真的很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只能說,真的讓我下定決心離職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迷失"與"價值"吧,這裡面問題很多,我覺得大部分是我個人因素,我一直以來是個難以定下心性的人,當然公司方面我不去批評好或不好,重要的是身為員工願不願意去接受去改變,而我在這之中或許是又失了耐性了,所以煩了,所以離開了!!!

現在我的生活,當然沒有到非常好,但也不是說完全過不下去。
目前每月的月初約5-10號與雜誌社有固定配合雜誌稿的兼職外稿美編,其餘時間目前正在談固定接案的長期配合,跟部分的也是兼職的配合美編。

這段時間許多公司詢問我是否有正職上班的意願,就連配合的雜誌社的社長前後也問了至少三次,但是我現在還是不願意就此定下來,也希望好好想想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近期已經定下來要去做的活動,一個就是這週末的宜蘭迷走建築之旅,這個活動已經是參加第六年了,都快變成固定的成員之一了,今年特別的是多了一天,活動是五+六日(也可以單選六日兩天參加),至於活動內容我想就待我今年參加完後好好完整的介紹吧!!(反正我現在時間也都有了,趕稿之餘閒的很~)

再來就是10月底至11月初的東京設計週,想去這展覽很久了,從高中開始就眼饞,但是從高中以來,沒好好的存到錢(應該說每存了一筆錢就會用在一個新地方),加上又是租房子,能用的錢也有限,當然還有重要的學貸壓著,有時想想真的很失敗,我怎麼就這樣一直過下去了!!

這兩年對於去東京設計週的想法越來越深,今年跟手上稍微寬鬆一些,年初時恰好好友(以前同事)也想要一起去,於是討論了好幾個月,因為我也擔心我去東京後,就會完全沒錢用了,所以本來六月中旬想決定,一直到這兩天,我才下定決心,這中間也要感謝好友的詢問,不然我大概就是鴕鳥心態的等今年展覽過去再惋惜。

所以今年的旅程大概就是宜蘭的迷走建築與東京設計師週,過了之後我大概也暫時沒錢揮霍了,得更加倍工作接案了。

當然這也有個問題,案子好接嗎??? 很多朋友也問。我只能說,當然競爭很多,但是如果不去試看看,就連機會也沒有。所以相對我比較多心力花在找長期配合接案或是兼職的美編,至少有了小部分固定的收入,壓力也不會太大。

當然我也希望,收入能更好,因為在台北住了雅房10年多了,很想要換個一房一廳或是兩房一廳自己住(也可以兼工作室),但是無奈收入太羞澀阿,只能說這是個美好的目標,希望至少明年能夠實現。

好了,接下來我會認真的在閒暇之餘耕耘部落格的,敬請期待!!! 哈哈哈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kids

kids by echo120483
kids, a photo by echo120483 on Flickr.
無意看到的小女孩,就像揹著小熊離家探險,迷入花海之中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GOAT Cafe Loung _ 放羊咖啡酒館(1)


今天要來介紹一間 GOAT Cafe Loung 放羊咖啡酒館,這是以前所跟的室內設計師所開的店,同時也暗藏玄機,店內暗門後面也就是他的室內設計的工作室。
(所以意思是客戶來就得先喝一杯就是了!!哈哈)


入口,店內有提供WIFI
  
店內一景,這個角落蠻知性的

店內除了有咖啡、調酒,還有各國啤酒可以暢飲



店內招牌食物有漢堡類、薄餅類及各式點心,單價不貴,份量都很足


店內也提供水煙可以嘗鮮,NT:300

入口的工地元素,這是要呼應老闆身為室內設計師的身分嘛!! 還有水管偽裝成門把


店外也有小空間可以坐




硬要拍出調酒杯呼應的店家LOGO

其實當天大概只拍了店內一半,許多細節還沒有拍到,像是洗手間布置的也很用心,不過那天去拍是周末,店內有不少客人,不好意思在旁邊一直干擾,就只能改天再去拍囉!!

放羊其實離我現在租屋的地方頗近的,各位朋友如果有空就去捧個場吧,別忘了約我一起去暢飲喔~哈哈


更多放羊咖啡酒館照片 @ echo蔓 flickr相簿





放羊咖啡酒館 GOAT cafe lounge
金屬味道重的工業時代半頹風格 , 塑造出溫暖的角落........
忙裡偷閒 , 可以放空的地方 , 夜色微醺 , 可以大笑的地方 ,
讓人慵懶的飲料 , 咖啡與酒並存的空間 ,在同個座位裡又何彷 !!!
擺脫制式化的印象.....享受放羊咖啡酒館不一樣的感受吧 !


營業時間
一 - 四: 12:00 - 22:00
五 - 六: 12:00 - 02:00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120巷45號
+886-2-2765-1529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轉貼] 菊地里帆子:小小的光芒也能發揮作用

日本大震311週年,現場採訪日記(5) 
菊地里帆子:小小的光芒也能發揮作用



菊地里帆子是宮城縣名取市六年級的小學生。

三一一海嘯吞噬了她的家。她逃到學校體育館,手機沒電,不能和家人聯絡。想上廁所,也只能倚靠鑰匙圈上的微弱的小亮光,十多個小朋友手牽手一起去。「一個小小的燈都能帶我們到廁所,也許有一天,像我們這種小小的光也能幫助人,」菊地說。

里帆子喜歡學寫字和英文,海嘯沖走了課本、鉛筆,但他從聯合國文教組織拿到了新的鉛筆筆記本,終於可以繼續寫字、有課本能讀。她又查到,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小朋友無法讀書,因此她說,她的志願是當國際社會的公務員,例如到聯合國工作等,和受到幫助一樣的幫助別人。

海嘯的恐怖經驗,菊地說,她即使作夢都會夢見。但她勇敢面對,寫下這段經驗;她也充滿感激,更希望未來也能回饋。


三月十一四兩點四十六分時,東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家、小學,還有我最喜歡的街道都開始搖晃。

海嘯以後,所有東西都失去了、不見了,對我來說,家鄉是很重要的。在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經過的商店街,商店街的人都會大聲喊我「小里帆!」,我就感覺淡淡的一陣海風吹起的小波浪。



那時,我聽到警報器說有大地震,請我們快去體育館避難。在避難所裡,我們聽著廣播,看著外面,然後就聽到「海嘯來了」。那時,整個體育館的人都在叫:「海嘯來了!」,接著大家就往屋頂跑。
 
我看到,海嘯把東西捲走,車子、人、整個街道一瞬間都被黑色吞噬。我最喜歡的海,卻侵吞了我最喜歡的地方。
 
當下,我跟其他人都呆住了。
 
接著,下起雪來了。那一晚,我們在一片漆黑又寒冷的學校中度過,我用考卷紙墊在地下,大家互相鼓勵,相信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
 
不知過了許久,我的腦子真的是一片空白,時間一直過去,我和弟弟想著自己的家人,望著天空,心情都相當的不安。
 
但在我們不安情緒的背後,有月亮或星星強烈的光支持著我們。平時在街道上看不到的小星星們,都變成很大的希望之光,繼續的照亮我們。
 
地震過後四個月,我們能和同學、朋友,一起去學校讀書,都是因為自衛隊,消防,警察們的大力幫忙,還有全世界的支持與幫助,真的很謝謝大家。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都回到了原來的生活,但是那一天,對我們而言許多非常重要的人的生命,都在那一天失去了。



 
就算痛苦也好,對我們來說,這都是一個經驗,我們都要繼續朝未來出發。但是,我希望不管放在心中的哪裡,都還要繼續記得震災這件事,因為震災,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溫暖,將來,希望我能回報給這些給予我們元氣的人,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份感激,我會心存感激的心的繼續活下去。
 
「當失去了燦爛的陽光,小小的光芒也能發揮作用。」我的心中的光芒雖然很小,但我會努力地成為希望之光。
 
 
菊地里帆子上。

文章引用自 天下雜誌「 日本大震311週年,現場採訪日記(5) 菊地里帆子:小小的光芒也能發揮作用」



看到最後這句話,突然真的很有感覺~~ 雖然心中的光芒很小,但還是會努力地成為希望之光。
加油!!!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繪動敦煌] 導演的話

一直覺得應該將製作「繪動敦煌大展」的過程與心路歷程好好記錄下來,畢竟公司為此付出的心力實在非常多,雖然我在其中只負責視覺及平面,還是把一些接觸到的內容慢慢整理出來,讓大家可以更了解這個展覽。

馬導是這次大展的幕後推手與功臣之一,從展覽中的動畫指導,以及實地到敦煌莫高窟的參訪記錄,以下是導演為這次展覽所寫的一些話,經由這些文字的敘述,可以看出馬導對此的用心程度。

此為馬慶鐘導演在敦煌莫高窟實地參訪記錄石窟壁畫情景。
 
關於敦煌二三事:

本案於今年三月份由楊老師畫冊、網路上石窟照片、學術論文當中搜尋,決定重新讓第220窟復活。除了其藝術價值外,我覺得在這末世中能夠給現代人一些心靈上的出口也是一件重要的任務。

在製作上220窟,除了有唐時期的畫外,還有宋時期的畫,這在製作上多了一些趣味,也讓經變圖多了一些戲劇性。視覺上、藝術表現上,由宋畫剝落的過程中,我們隱約見到埋藏在石灰、土泥中的唐畫動了起來;我希望也能讓我們自己撇見我們心中被掩蓋的一點點真我,畫面漸漸清晰(這是一段過程、一段尋找自我的過程)內心渴望由剝落的牆看清楚裡面是什麼?

我們稍稍放大這個過程,待牆面完全剝落後,最震撼、最熱鬧豐富的場面完全呈現出來,就是在這個時候每個閱聽者都將看到自己,都將在這幅經變圖中看到自己。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已經各自修行了幾世紀,今天才能聚在這裡經歷這個有苦、樂、酸、甜的過程,雖然我們沒有將樂工們變成搖滾樂團,沒有將飛天女變成少女時代,但是我們的創新是靠大家們的畫龍點睛,你們必須賦予他們每一個角色生命。

一千多年前(西元366年)敦煌石窟有一千多窟,經歷代損毀至今只剩下四百九十一窟,而220窟在這個年代已經是不對外開放了,今天我們能將它再次展現給大眾也是功德一件。

祝福

導演  Frederic C.C Ma馬慶鐘